首页国内企业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发酵过程影响因素的有效把控,不仅能够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还可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保障青贮饲料发酵质量。

1 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

青贮饲料在发酵的过程中会受到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全面化的掌控不同外界因素在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确保青贮饲料能够达到预期的制作效果,并充分的保障饲料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在调制青贮饲料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微生物的影响,且主要包括了乳酸菌、醋酸菌以及酵母菌等多种类型。为此,可以将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分成6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好氧阶段、醋酸菌支配、乳酸菌大量繁殖、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维持乳酸生成以及打开青贮窖进入空气等[1]。

2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相关因素

2.1 受到水分含量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青贮饲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之间,当饲料当中的原材料含量较高或者较低时,都难以保障最终含水量的适宜性,同时对青贮饲料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当含水量较高时,不仅不利于乳酸菌的发酵,还会由于原料的汁液挤压性问题,导致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有所流失。当含水量较低时,则会在饲料装窖的过程中,出现不易压实等问题,为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结合在不同晾晒时间内初期紫花苜蓿在青贮处理过程中的品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晾晒4-6h后的紫花苜蓿在青贮的过程中,可以对青贮饲料的产品质量提供最佳保障。结合不同含水量对紫花苜蓿质量的影响结果,可以看出当紫花苜蓿饲料的含水量为70%时,此时青贮饲料的品质最优。

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2 受到收割时间的影响

在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中,会对原料当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进行消耗,并在后期将乳酸菌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导性物质,在青贮环节将碳水化合物作为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的底物。需要注意的是,当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时,则不利与乳酸菌的顺利发酵。在青贮饲料的调制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营养物质流失的情况,应严格的把控青贮原料的品种、收割时间、含水量以及青贮方法、残存空气等方面的因素。另外,保障收割时间的适时性,不仅能够确保饲草水分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适宜性,还可以逐步增加营养物质的产量,实现对青贮饲料的合理化调制。结合冬季与夏季甜玉米摘穗时期,5个不同时间段内植物原料的收割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间段内对植物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后期的青贮产品质量都带来了差异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中,需要选取最佳的植物原料收割时间,充分的保障青贮饲料的质量。将冬季时期摘棒当天与第8天的玉米秸秆当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此类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夏季时期摘棒当天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低,难以保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2.3 受到添加剂的影响

在青贮原料当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物质,则可以实现对青贮原料各项营养物质的有效保存,并逐步提升青贮饲料自身的营养品质。另外,由于不同的添加剂物质,其自身所具备的实际效用有所不同,且主要包含了乳酸发酵促进剂、不良发酵抑制剂、好氧性变质抑制剂以及营养性添加剂等等[2]。针对不同类型的乳酸菌添加剂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添加剂物质对青贮黑麦草以及青贮玉米等植物原料所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出添加一定剂量的乳酸菌抑制剂,可以针对青贮黑麦草当中的菌群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变,但对于青贮玉米当中的菌群影响效果较小。

2.4 受到加工方式的影响

在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中,通常不会涉及到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等处理方法,并且是直接将植物的原料收集之后,将其实施切短处理,并将原料物质进行压实,当上述操作完成后,再将其进行密封并保存。此类操作方法,是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乳酸菌完成发酵工作。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的植物原料,其自身的生长时间有所不同,甚至对青贮作业的条件也具有差异化的特点,此时可以直接采用机械损伤的方法,将植物原料进行碾压、切碎以及揉碎等工艺的处理之后,则可以达到改变物理、化学条件的效果,同时再采用有效的青贮措施,促使青贮饲料能够到达预期的品质。结合玉米秸秆揉丝微贮与传统青贮饲料的发酵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对两者的青贮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的方法,相较于传统青贮饲料的发酵效果要好,并且更利于以玉米秸秆等植物原料为主的青贮处理工作的展开。

青贮饲料发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在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到收割时间、水分含量、加工方式以及添加剂等影响因素的干扰之外,还会受到原料混合比例、贮藏时间、密度划分、施肥效果以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影响[3],为了保障青贮饲料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则需要熟练掌握青贮饲料的发酵过程,并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有效把控,保障青贮饲料产品的优良性。

作者:韩学东 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与发酵技术

文章标签:
关注我们:
评级这篇文章: